imgboxbg
你当前的位置:
首页
/
/
/
广州地区回访老人活动

广州地区回访老人活动

  • 分类:家人感受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4-07-06
  • 访问量:0

【概要描述】

广州地区回访老人活动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家人感受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4-07-06
  • 访问量:0
详情

时  间:2014年7月5日
地  点: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
探访人员:14位心智家人   
探访对象:10位贫困老人

确定方案:
        在6月中旬我就有计划要回访广州地区的老人,很快得到了王海燕、区蔚华、罗绮玲、杨海轶的响应。我们把这次探访的目的定为以倾听老人说话为主,故此每位老人的探访时间相对延长到40-50分钟。黎少梅为总负责人,区蔚华、杨海轶、王海燕出任组长,区蔚华、苏翠群、李思贤负责物品采购。探访时,10位老人分为3组进行探访,探访当天由街道卿街和区蔚华负责带一组,我和杨海轶各带一组。为保证探访当天顺利进行,组长提前走访一次老人,熟悉当天探访路线。此方案在广州家人的微信群上才公布了一个早上,就有15名家人报名参加。

物资准备:
        这次探访工作得到了广大家人的大力支持,本来打算用之前剩余的经费给老人带些礼物就行,没想到方案一公布大学长招辉就捐资1000元,李思贤捐出10张凉席,缪菊芳捐资500元购买10袋米,王海燕捐资500元购买10瓶油。还有刘捷燕和张映珊也想捐资,基于这次物资已准备好,建议她们下次再捐。除上述物资外,本次探访还给老人送去了面条10袋,牛奶10箱,麦片10罐,以及这两年来探访老人拍的部分照片。所有这些物资都是区蔚华和苏翠群去采购和准备。

探访活动:
    探访当天,家人们集合拍照后分组出发探望老人。王海燕组(包括王海燕、雷清仪、陈思光、李思贤、黎少梅)探访的第一位是陈玉棠老人。陈伯属三无孤寡老人,靠低保维持生活,身体状况一般,因之前有胃病所以身材较瘦弱,胃痛已经基本痊愈,现饮食正常。他性格开朗,状态良好,生活能完全自理,信奉佛教。生活条件较差,居住面积仅五平方米,狭窄简陋,只有很少的一些日用品,生活简朴。他经常外出散步、逛公园、拜寺庙,近则走路,远则坐免费公交,他对广州各大公园和寺庙都很熟悉。比起年初第一次探访时,陈伯开朗了很多,在接近一小时里陈伯都非常开心地谈话。陈伯也很喜欢与人分享,他拿出从寺庙拿回来的佛书送给我们,并极力推荐我去华林寺参拜五百罗汉,感恩陈伯的用心!
        第二位是曾爱欢老人,欢姨是孤寡老人,无子女,无亲戚,只有一个过去做保姆时带大的女孩(认做干女儿)偶尔来探望照顾。老人身体硬朗,健康少病,但有轻度痴呆症,不太记得现在的事情,但记得以前的好生活,并时常怀念和提及。所以欢姨感受最多的就是孤单。她很高兴我们去看望她,整个过程都喜悦地眯眯笑,特别是看到这两年我们看访她时拍的照片就笑得更开心了。
        第三位是黄笑老人,老人人缘非常好,整个小区的人都亲切地叫她“姨婆”。姨婆身体硬朗,生活能完全自理,性格开朗、精神良好,眼不花耳不聋,思维清晰、表达清楚。现居住在前雇主的房屋里,环境非常的安静优美,楼层位居四楼,南北朝向,空气对流,采光良好。老人起居规律,上午散步聊天,下午娱乐打麻将。精神良好,性格开朗,跟我们聊天非常的开心,不断地感谢政府、感谢雇主、感谢我们给她的爱心和关怀。

       杨海轶组(包括杨海轶、郑丽芬、郑杰炜、林武龙、詹惠敏)探望的第一位是李秀英老人。李婆婆一人住在公房里,上了狭窄的二楼楼道,进入一个极为简陋的筒子房,有四个单间,四户人家住一间,并公用一个厨房和洗手间。李婆婆的房间大概7平方左右,摆设简单整洁。房间里有两张简单的床占了一大半的面积,电视柜上摆放了很多药。她的主要收入为低保金,自2014年开始,大概每个月为702元,每个月有100元的门诊报销,每年有1万元的医疗救助金。
        老人耳聋,白内障,并且有老年痴呆。我们靠着她的耳朵大声说话,婆婆能听到一些,眼睛能感觉到光,知道我们有五个人来看她,说我们是五姐弟。老人现在白天由义子照顾,晚上由义子聘请的一个兼职工人看护。老人现在吞咽困难,对很多吃的东西都感到恐惧,只能吃米糊,喝汤,而且要她的义子慢慢喂才能吃到。义子介绍,老人心地善良,虽然以前帮助过很多人,但是觉得现在自己要别人照顾,心里过意不去,经常自言自语。义子想了很多办法,希望能更好的照顾好老人。因为义子的用心照顾,才有老人今天的状态。据街道卿姐介绍其义子其实是老人先夫的一位远房亲戚,由于以前得到过老人的帮助,现在主动来照顾老人,真可谓爱出者爱返!
       第二位是岑佩芝老人,岑姨借住在她舅父的一间瓦房中,瓦房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,家里摆设简单,但岑姨收拾得非常整洁。她的主要收入为低保金,自2014年开始,大概每个月为702元,每个月有100元的门诊报销,每年有1万元的医疗救助金。岑姨没有结婚,也没有子女,患有先天性心脏病,靠长期吃药维持。老人情绪平静,看到我们到来也不会特别热情,后来跟老人聊天,也只是我们问,她回答,比较被动。
       第三位是张丽霞老人,张婆婆一个人住在其夫妻之前买的一个小套间,家里整理得特别干净。她的主要收入为低保金,自2014年开始,大概每个月为702元,每个月有100元的门诊报销,每年有1万元的医疗救助金。老人患有糖尿病,肠胃消化功能不好,经常用中药来调理身体,长期服用降糖药。张婆婆知道我们今天要来,一早就在大门口等着我们,见到我们很开心,拉着我们的手和我们聊起家常,并且很感谢我们来看她。

       区蔚华组(包括区蔚华、缪菊芳、苏翠群、朱燕玲)本来是要探访四户老人的,后来因梁丽琼老人临时不在家就探访了3户老人 。
       第一户是黄惠芳阿姨,黄姨住在已故先生分的单位宿舍,面积很小,但房子很整洁、干净,平时自己买菜、做饭,定时有社区的义工上门帮忙搞卫生。黄姨经常到公园散步,锻炼身体。有糖尿病、冠心病、骨质疏松、高血脂等疾病,但黄姨性格坚强、心态乐观,按医嘱坚持服药治疗,疾病症状控制良好。黄姨精神状态良好,性格开朗,见到我们十分高兴,与我们亲切交谈,谈论日常的生活琐事,与我们热情拥抱和照相,并感谢政府的关心与照顾。
        第二户是邓练芬老人,邓伯的住宿很整洁、干净、明朗,平时自己买菜做饭,定时有社区的义工上门帮忙搞卫生。邓伯喜欢到公园、滨江边打太极、练气功、散步等活动。有胃癌病史,半年前因骨质疏松导致胸骨裂伤,曾因剧痛难忍出现过自杀行为,后经治疗、休息,现已恢复良好,但行动较为缓慢。邓伯精神状态良好,情绪稳定,性格较孤僻内向,喜欢独来独往,很少与人交往。对于我们的探访,他表示欢迎与感谢。但与我们的交谈、照相表现的较为平静,缺少了愉悦的心情及乐观的心态。
        第三户是蔡益焕老人,他家杂物很多,凌乱不堪,卫生条件差。没有床,平时直接睡在地板上,日常自己买菜做饭,不许社区的义工上门帮忙搞卫生及整理房间。蔡伯有一定的退休金,没有特别的喜好,喜欢参加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的活动,与人聊天。有高血压病史,能坚持服药及测量血压,血压控制良好。蔡伯精神状态良好,性格开朗,说话滔滔不绝。见到我们十分高兴,与我们交谈表现得兴高采烈。

探访感悟:
       探访结束后家人们一起用餐并分享彼此探访的感受。海燕组家人分享,三位老人都是很有佛缘的人,家里都恭恭敬敬地恭奉着佛像。尽管他们都是低保户,每月只有702元收入,但他们都生活得很开心。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一般孤寡老人的状态,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开心、感恩、自在。
       区蔚华组家人分享,老人的状态与王海燕组老人恰恰相反,他们的生活状态一个比一个差。特别是蔡伯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,竟连床都没有一张,太不懂得生活!太不爱自己了!
       杨海轶组家人分享,三名老人都是身体不好,长年累月地与疾病作斗争。这再次让我们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。
       一路同行,感恩有你!这次探访活动因为有你的参与而有所不同。无上感恩包老师和招辉的引领!无上感恩家人们的加持!无上感恩老人的成全!我爱你们!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黎少梅
         2014年7月12日

 

 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imgboxbg

二维码

发布时间:2020-08-07 10:44:39

    

Copyright © 2020 广东省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广州 粤ICP备15066244号

Share:
img
img
img
img
img
img
img